“这里是三峡锚地,请各待闸船舶根据水位变化及时调整系固,加强值班,注意安全!注意安全!”像这样的安全提示,刘星辰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。
刘星辰是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调度中心的指令组一组小组长。8个人,分成两个班组,高峰时期一天艘船舶,每艘船舶至少申报5次,全靠他们完成。靠泊、靠妥、安检、离泊,看不见的电波传来信息,锚泊指令员要迅速作出判断并给出准确指令。繁忙时,甚高频里的呼叫密得让人插不进话,这就是锚泊指令员的日常。
上船给了一个“下马威”
1月18日,春运第二天,湖北宜昌雾满拦江。
等到太阳驱散雾气,我和我的同事殷子炫乘船来到了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(简称服务区)。
服务区并不大,建在江心的3艘趸船上,但这里就像是一个“水上社区”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一年可直接为3万余艘次船舶、8万余人次船员提供服务。
该服务区是三峡通航管理局打造的内河首个水上综合服务区,是三峡航段唯一与船员面对面的锚地。在这里,我们怀着好奇、期待与紧张开始了一天“春运人”的工作。
“我们可以提供‘线上+线下’七大类42项服务。这些是岸电设备,靠泊船舶只需要在我们的‘通航e站’小程序上申请,就会有工作人员来帮助他们接岸电。再往前走,有超市、理发室、医务室、阅览室、健身器材。这个是过闸安检船员自助核验终端,这边是快递柜,船员网购可以寄到这里。楼上还有党员流动课堂,方便船员过组织生活。”介绍起服务区,刘星辰如数家珍。
待闸锚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指导记者(左)使用“通航e站”小程序。
“还有不少船员没有使用这个小程序的习惯,上船进行宣贯是我们平时的工作之一,以便让更多船员了解、享受到服务区的服务。”刘星辰继续说道。
听过全面介绍,手里又有一摞宣传册,我们觉得肯定能胜任宣传推介“通航e站”小程序这项工作。可没想到,上船就给了我们一个“下马威”。
记者(左)向船员宣传推介小程序。
这一水域来往的船舶以散货船为主,不像客船配有舷梯。趸船与靠泊的货船之间有一条一步宽的空隙,下面就是幽幽江水,遇到风浪,船身浮动,上下船全凭身手。我们的“师傅”刘星辰轻轻一跃,如履平地,我们犹豫半天,瞅准一个船身平稳的机会,才笨拙地迈了过去。
对照着“师傅”的介绍和手册上的文字,我们开始向船员推荐服务区的小程序。看着船员收下手册,拿出手机扫码体验,我们感觉自己也为三峡通航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。
指泊先过“语言关”
推介小程序只是小试牛刀,指泊才是锚泊指令员工作的“重头戏”。调度中心里,正前方一面大屏,侧面墙上挂着锚地划分示意图,桌上两台电脑,一台甚高频,这就是锚泊指令员的“阵地”。
刘星辰指导记者(左)进行调度。
“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船舶按类别引领到指定的锚地,待他们安检过后,再引领其至待闸锚地,最后指引其离泊过闸。比如说这一艘是散货船,我们就把它引领到沙湾锚地5号泊位,采用抵坡丁靠方式靠泊。”刘星辰点击着操作系统,详细地给我们讲解工作流程、船舶类型、靠泊方式、锚地划分。紧接着,刘星辰拿起对讲机,干脆利落地播送了靠泊指令。
轮到我们坐在屏幕前,我们才明白,这项工作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“三峡锚地,豫周江河×××庙河下水,向你申请锚位。”
第一遍呼叫,对方口音浓重的川渝方言我一句也没有听懂,不知道该如何应答,默念过几遍的“台词”也顿时飞散到九霄云外。我满脸疑惑地转向刘星辰,投去了求助的目光。“对方是在请求泊位,你按照刚才我说的指令指引就行。”刘星辰解释道。
就在我不知所措的同时,甚高频中又传来船长的呼叫,声音明显有些疑惑和不耐烦。我马上回复:“豫周江河×××,请到沙湾的……5号泊位,抵坡呃,抵坡丁靠,注意安全。”断断续续地说完,我依然没有从刚才的慌乱中恢复过来。
“这边船民的口音确实比较重,我刚来的时候也听不懂。我们同事里面有本地人,方言、普通话可以随意切换。”刘星辰笑着说。别看他现在轻松,其实他是一位地道的东北汉子,也曾闯过“语言关”。
万事开头难。我们渐渐稳住了阵脚,开始指引随后驶入辖区水域的船舶靠泊。
记者在调度中心指引船舶靠泊。
“派人值班,注意安全。”
“请到沙湾10号泊位抵坡丁靠,注意安全。”
“注意安全,再会。”
……
大屏幕上,一艘艘货轮缓缓驶入泊位,又或者离泊下行,作为“见习锚泊指令员”,我们很有成就感,也真切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。
“其实我们这份工作很枯燥,一整天坐在这里,盯着屏幕、守着甚高频,三天一轮班,轮到你的时候,就算过年过节也要在岗。但是这份工作总要有人来做,三峡通航无小事,坐在这里就要打起一百分精神。”刘星辰感慨道。
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并不浪漫
随着天色逐渐暗下来,我们登上巡逻艇,开始了例行的巡检工作。巡检,主要是为了检查靠泊船舶的状态,提醒船方加强值班值守,及时根据水位变化调整系固。
巡逻艇驶过锚地,刘星辰逐一做起介绍。看着自己指泊过的船舶,从屏幕上的图标,变成千吨巨轮出现在眼前,竟让人感到有一些不真实。在我们出神的时候,刘星辰已经掏出手机忙活了起来。
“巡检的时候我们需要拍照记录,返回后做安全汇报。这里本来是危险品船舶锚地,但是因为出现滑坡体暂停使用了,这几天过来巡检我们都要查看这里的状况。”刘星辰指着滑坡体说道。
在我们眼中,一切显得平静而祥和。实际上,锚地的水文状况十分复杂,每个航段各有不同,就像一座“水上迷宫”。比如坝上航段,一天之内的落差可能达到3米以上。这就需要锚泊指令员时刻保持警惕,随时掌握水位变化,必要时逐船提醒船方调整泊位,哪怕存在50厘米的误差,都会有触礁的风险。
唐朝诗人李白曾在三峡留下名篇《早发白帝城》,可这首诗对锚地工作人员来说并不浪漫。“我们经常用‘千里江陵一日还’描述这里的江水流速有多快。遇上急转弯,开车速度快了会侧翻,开船也是一样,所以我们必须格外小心。”三峡通航管理局三峡待闸锚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李志琦说道。
记者在巡检中拍照记录待闸船舶状态。
在这一天之中,“安全”是最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。
“我们常常问自己,晚上能不能睡着觉?”三峡待闸锚地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梅竞艳说。安全工作不做到位就睡不好觉,这种责任感驱动着服务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,日夜守护着三峡锚地。
工作结束,天色已黑,被太阳赶走的江雾悄悄聚拢回来,像是好奇我们做一天春运人的体验究竟如何。我们乘船离开,服务区的轮廓在视线里渐渐模糊,却在心里变得更加清晰、饱满。
作者丨特派记者李一轩
图片丨特派记者李一轩殷子炫
编辑丨廖芊
审核丨吴楠连萌
监制丨孙英利
投稿邮箱:xwwzgjtb.